旧版网站 | English

理财•治国•为民

国际税法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税法

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北京德勤工作纪实

作者:梁红星 丨 来源:中税答疑新媒体智库 丨  时间:2020-06-30


1593520049910226.png 

  

1997年9月初,我收到了一封来自遥远家乡的信。那是我老父亲特意写给我的:“你一旦辞职,就丢掉了铁饭碗,从此脱离了国家的主道。德勤是企业,仍是偏门,风险难料。你要慎重选择,否则耽误前程,后悔莫及!”我老父亲还在上述几句话下,专门用红笔画圈标注,护犊之心,跃然纸上。一周之前,我曾给我父母打过一个长途电话,告知他们我的想法:我要从税局辞职,去北京德勤税务部工作。我父母听后,很是吃惊,立刻反对。我父亲曾在新疆喀什地区税务处做领导多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边疆的税务工作。他对国家税务机关是那么地忠诚和热爱,当时我刚从东北财经大学税务专业硕士毕业,他特别希望我能在国家税务机关继续发展。而我自第一次出国到加拿大,就亲眼目睹过当时的“六大”国际会计事务所(后来在1998年普华和永道合并,2002年安达信倒闭,变成了现在的“四大”)的国际化专业水平和在业界的影响力,当时德勤刚进入中国不久,其业务发展前景可观。我当时就认定德勤国际会计事务所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化平台,我能在此时入职德勤,机会难得。于是,我还坚持与父辈不同,走自己的路。 

那时德勤在大中国区只在北京、上海和香港设有办公室,员工也不多。德勤北京税务部也只有几十个员工,客户主要都是欧美企业,主管合伙人都是外国人和港台人。当时为了与外籍领导和外国客户沟通,我们德勤的每个员工都有一个英文名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过一本《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 over China也叫西行漫记),该书是外国当时了解中国革命红区的名著。我就借此书名给自己起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名字,Redstar,与中文“红星”直接对应。老外好记,又有寓意,从此沿用至今。

 

1593520117293318.png 

 

我一进德勤,马上就感觉到了与税务机关的不同。在德勤,我每天必须西装革履,扎着领带,正式着装。早晨准点刷卡上班,但是绝无可能下午按时下班。加班到很晚是常有的事,连周末也不例外,就是所谓的996吧。当时我住在北京市的郊区通县(现在改为北京市的副中心通州区),德勤的办公室是在长安街沿线的中粮广场,后来搬到了王府井大街的新东安市场。我每天早晨天不亮,六点就得起床,赶着点去上班。当时通县没有通往北京市的地铁,我必须倒两次公交车,一路走走停停,摇摇晃晃,熬好久才能到达国贸站。特别是在冬天,四面透风,人满为患,苦不堪言。等我赶到国贸站,只好在路边地摊买点吃的,边吃边走,然后乘地铁赶到办公室上班,生怕迟到。晚上加班也是赶着最后的末班地铁到国贸站,那时通往通县公交车都没了,只好等人拼车,打黑的士一起回通县。我常常是坐在车上,就呼呼睡着了,等到了通县,司机催我下车,这才醒来回家。就这样,天天如此,早晚见不着太阳,只有星星知我心! 

在德勤,仅是加班加点的苦干也不够,还得有效率和有收益。也就是说,要首先得到主管上级的认可,最终还得让客户认可,由客户买单,这才是生存之道。德勤国际有一套非常成熟、严格的绩效管理办法。每个员工每天都要填时间表(Time Sheet),而在时间表中,每个客户都有一个专有的编号(Charge Code),你每天花了很多的时间,只有让你的上级主管认可的有效时间(chargeable hour)才能填入。因此,你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就至关重要。当时我所在的小组服务于一个美国食品企业大客户。因该美国企业刚与中方合资办厂,便委托德勤对合资厂做一个税务健康检查,其外方财务主管想借此了解该厂有没有潜在的税务风险及如何改善和防范。我的主管税务合伙人看重我对税法比较了解,也做过基层税务稽查工作,就让我负责此项工作。经过两个星期的检查,我从税务机关稽查的角度为该企业查出了不少问题,随即草拟了一份检查报告。该合伙人审阅后,不是很满意,他觉得报告中问题虽然罗列得很详细,但是缺少必要的、务实的改善方案。该合伙人强调:客户希望的不仅是发现问题和提示风险,而且需要完善财税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流程以及提出相关的补救措施,这样客户才会认可我们的报告,才肯最终买单,我们才有可能再有后续的增值服务。虽然我每天加班加点,斟字酌句写报告,洋洋万言,颇为辛苦,但是合伙人审核过我花的实际时间后,最终只认可了一半的有效时间。这对我的内心深处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也促使我反思:由一个税务官员的心态向税务专业人士的角色转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强烈地意识到:应该站在客户和市场的角度思考和应对各种税务问题。

在德勤,员工不仅要苦干加巧干,还要把活儿合理地匀着干。因为每个经理人手中都有一大堆非常要紧的活儿要干,每个员工都要同时接很多不同上级经理的活儿。对于重要和紧急的活儿,就需要综合平衡和排序,这的确非常锻炼一个人的情商和忍耐力。一位经常与我同组合作的下属,她工作非常努力,我给她交代的活儿,也做得很快,很好,我对她非常满意,对她的考评也很高。可能是她感觉到我的专业技术比较好,又愿意教人,所以她每次都愿意主动接我的活,而对其他经理的活,有时就有些怠慢,或是有意选择少接。到了年底综合业绩考评时,尽管我给她的评分很高,但是其他经理对她考评并不高,在德勤严格的末位淘汰考核机制下,她还是最终被辞退了。后来我才知道,这位下属并没有将被辞退的事情告诉家人,她怕家里老人受到打击,更不愿放下自尊,她依然坚持每天“上班”,早出晚归,就在德勤办公室附近的咖啡厅、书店或是商场里“上班”,一待就是一整天,一直到这些地方关门才回家,她就这样一个人苦熬了大半年。有一次,我们曾经的合作小组聚餐,特意邀请她来相聚。当她提及往事,说着说着就放声大哭了起来。她告诉我:“当时太任性了,没有关注到其他经理的感受和善意的提醒,失去德勤这份儿很好的工作,非常后悔!”她的境遇和哭诉,深深地刺痛了我,而我却爱莫能助... ...一年后,她告知我,她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工作,我才感到好受些。那件事情之后,我就特别注意团队合作和集体感受,“短板效应”也是我常常告诫自己和下属的必修课。

在德勤,如此快节奏、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下,一年半很快过去,我被晋升为税务经理。随即,德勤亚太区在泰国曼谷举办了一次新晋经理人的培训,我有幸得以参加。其中有一个双方的辩论训练课,参训成员被分为两组,我是其中一方的代表。谁知在最后决定性的辩论中,已经不是我和对方辩手在辩论,而是突然变成了一边倒,所有的人都在指责和批评我。令我没想到的是:甚至连我方的北京队友都开始倒戈、反对我,我感到了无助和绝望,几乎崩溃,我在歇斯底里地抵抗着每个人!随后我才知道,这是培训老师专门设计的一个环节,就是要训练主辩手如何应对突发的不利事件。随即培训导师回放了录像并进行细节时分析和应对讲解,显然,在那场辩论课上,我是彻底地输了,但是那次的培训却教会了我面对困境时,如何冷静应对。从此以后,我遇到过很多突发事件,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我就想起那次曼谷培训课的启示,勇敢面对、赢得了自己人生! 

在德勤,时光如梭,又是一年。我非常有幸担任了德勤大中华区税收资源小组(Tax Resource Group for GC)的负责人,该小组是现在德勤中国税务技术中心的前身。当时,我们税收资源小组是一个特别专业小组,是唯一一个在德勤大中华区没有营收业绩考核的团队。对德勤大中华区而言,这是一种前期投入,类似一个企业的研发机构。我们小组花了很多时间收集和研究中国最新的税收政策,将相关分析建议在德勤内部交流并与客户分享。德勤国际的一个比较优势是有庞大的客户群,它可以从不同行业和客户群中总结出同类问题和实操样板,继而给德勤内部和客户相应的专业支持,这使我对税收新政更加敏感,对税务专业更加精专。我们小组还有一项日常工作,是将中国最新的税收法规总结、翻译成英文,并在我们德勤大中国区每周发布(Weekly Tax News)。当时,我们德勤还和威科先行(Wolters Kluwer)旗下的CCH有合作,我们小组还要定期用英文对中国的税制变化做更新,对最新税收法规做评点。为此,德勤还专门派了一位高级税务经理来支持我们小组,他叫Xan, 剑桥大学毕业,是从英国伦敦德勤所来的。我们的英文稿件完成后,都要送给Xan进行审阅,然后由他修改、润色,最终变成非常地道的专业英语。虽然我也是英语本科专业出身,但是我过去在大学所学的英文表述,大都是文学性的,注重语法和修饰,这离真正的商业用语,特别是专业表述还相差甚远。财税专业英语强调的是规范、简洁和逻辑要点。在Xan的反复修改,指点过程中,我的专业英文得以很快提高,同时我也学会了从西方的思维和文化角度来进行表述。记得有一次,我们要对某个事项表态回复,虽然大家有所顾忌,但最后还是无奈表示同意:“OK,Yes”,还是最终Xan说了一句:“We don’t disagree!” 他用这句经典的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既文雅,又隐含,让我们不由地拍手叫绝。

 

1593520229266313.png 

1593520276276808.png 

 

在德勤,我除了正常的内部工作之外,还与中国政府部门有过合作。当时世界银行提供了一个优惠贷款项目,资助中国政府进行税制改革研究。德勤有幸中标,与财政部税政司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承接了此项目。我们德勤税务资源小组及相关中外德勤团队与财政部税政司、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官员一起多次开会、研讨。当时中国政府希望能参考和借鉴国际惯例,尤其是想了解和学习欧美流转税立法和征管的经验,因此德勤国际团队和税收专家也参与其中,他们引用了一些欧美的成熟案例,介绍了相关税法立法的理念,这使我有机会学习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税收实践经验和前沿的税收理念,开阔了眼界,也促进了合作。在我们德勤国际团队的紧密合作下,最终顺利完成了“中国税制改革”的研究项目。为了庆祝这个项目的圆满完成,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还专门举办了答谢宴会,我与德勤国际团队有幸应邀,到北京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赴宴。我为自己曾亲自参与过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项目而倍感自豪。

在北京德勤,虽然当时仍是港台合伙人来主导管理,但是其本土化也做得比较早、比较好。为了适应中国本地化的运作和需求,德勤北京所税务部专门招聘了一些在国家税务机关有经验的税务官员,如从国家税务总局招聘了张宝云等人,从北京市税务局招聘了郝进军、张捷和王朝晖等人。我有幸当时与他们成为同事,相互学习,一起成长。记得有一次我们这些税务机关来的经理人开会时,向北京所主管合伙人抱怨道:“为什么我们对客户收费这么贵?比国内事务所,甚至比同行“六大”都要贵?客户很难买单。”该主管合伙人盯住我们说:“那是因为你们很贵,你们是我们德勤最贵的人力资源”。是的,我们很贵。我这才充分意识到自己以及我们这些税务经理人的市场价值,我们是非常值钱的,我们只有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奉献,才能拥有超出常人的回报,事实也正如此。多年以后,这些税务机关的同事都成为了德勤和其他税务中介的主管合伙人,他们在中国税务中介中凸显了本地专业人才的优秀领导力。我在北京德勤四年多的经历,同样也是增值有加,它把我训练成一名专业有素、技能全面的职业人士。这为我随后胜任不同企业的税务主管岗位,开辟自己一片新的天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德勤-始终是我职业履历中一个闪亮名片,感恩德勤,终生不忘!

 

1593520343912902.png


【作者简介】

作者系国际税资深专家,北京税海之星税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责任编辑:焦嫣然)


中国税法评论 | 中国财税法治论坛 | 中国财税法国际论坛 | 中国税务律师论坛 | 法大研究生财税法学术沙龙 |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 | 联系我们 | 投稿

版权所有 ©  2011 中国财税法治网 京ICP备65679328号
本网站为推进中国财税法治建设的公益性学术网站,由中国联通提供技术支持
Email:ctl@chinataxlaw.org